山西代县雁门关还有杨家将的后人吗?
肯定有,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,杨家将的正牌传人。
演义中的杨家将,世代为将,满门忠烈,堪称古代历史第一将门,巅峰时期一口金刀八杆枪,杨家女将上战场,让敌人闻风丧胆,对宋朝居功至伟,无奈被奸臣潘美陷害。
历史上的杨家将远没有演义中那么风光,但仍然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将门世家。
初代杨家将杨业,主要活跃在宋太宗时期,是北汉降将,在山西雁门关一代抗辽,打出“杨无敌”的赫赫威名,后再雍熙北伐中被俘,不屈绝食而死。
二代杨家将杨延昭,主要活跃在宋真宗时期,是杨业长子,继承父亲遗志,在河北一线抗辽,打出了“杨六郎”的名声,被誉为辽军克星。
三代杨家将杨文广,主要活跃在宋仁宗时期,是杨延昭的儿子,曾追随范仲淹、狄青等名臣名将参加抗击西夏、南征等,立下汗马功劳。
杨家将在三代以后,便再无名将,史料上也没有留下他们的事迹,所以到北宋灭亡时,杨家将及其没能出来救国,他们的去向也没有留下正式史料,一度无人知晓。
不过杨家男丁众多,初代杨家将杨业就有7个儿子,除了次子杨延玉随之战死外,其他儿子都长大成人,且并未像演义中那样战死沙场,因此杨家后人枝繁叶茂,如今全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南方的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福建、贵州等地,都有自称为杨家将后裔的家族,他们很可能是北宋灭亡时,杨家将后人南迁到南方各地,繁衍生息形成的家族。
目前在国内比较公认的杨家将后人居住地,首推忻州市代县鹿蹄涧村。
初代杨家将杨业在山西抗辽时,主要活跃区域是雁门关一带,也就是如今的忻州市范围内,他牺牲前的职务是云州观察使、知代州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部署,代州就是今天的代县。
若想了解辽宋战争的历史回忆,就不可错过地处山西代县的雁门关。
说到雁门关,是由于小说和评书《杨家将》的影响,在人们的脑海里自然浮现出老令公杨业,统帅杨家将抗击来自北方侵犯的故事。
雁门关在辽宋战争史上非常重要,在其它战场辽宋的多年对阵,宋军战绩败多胜少。唯独在雁门关西战场,宋军占据上风屡胜辽军。
雁门关与杨家将的关系很深,往往人们一提到雁门关,就会把雁门关与杨家将联系起来。至今,在山西代县还设有“杨家将”故乡管理处。有关资料记载,21世纪初,“管理处”的主任就是杨业的38代孙杨泉恩,承担着杨家后人的寻根认祖工作。
在雁门关下的雁门关村,一杨家后裔说,“天下第一关”的牌匾挂在山海关城头,是不合适的。明清以前,中原汉民与塞外少数民族的一线角逐地,不在今天的山海关,而是在山西的雁门关。到明朝时,“天下第一关”的名号才由雁门关移至到山海关。
这也说明了在山西代县雁门关还有“杨家将”的后人传宗接代。
谢谢!
资料:《辽沈晚报》
代县东20公里,有个叫鹿蹄涧村的地方。那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杨忠武祠,也就是杨令公的庙。是当地人的祖庙。
据《代州志》、杨家族谱记载和杨族世代传说,此地本叫联庄。元朝初年,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和杨山兄弟二人,率军屯垦于今代县城东。一天,二人外出狩猎,在马峪河看见一只很大的梅花鹿。杨友一箭射中鹿蹄,鹿带箭逃走。二人追至联庄,梅花鹿以头触地,顿时消失不见。杨氏兄弟在鹿没处挖地三尺许,寻得一块怪石,上面现出一只梅花鹿的形象。后来,杨家认为“鹿”就是“禄”,此地必为祥瑞之地,因此便迁到联庄定居,并改村名为"鹿蹄箭",这就是今天的鹿蹄涧村。
这地方我去过,祠堂并不是很大,里面供奉的神像都从杨家将传说设置。全村大部分姓杨,全国杨家将后人都到这里聚会。
不仅有杨家将的后人,而且数量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几个聚集地之一。
鹿蹄涧村最出名的是杨忠武祠,也被称作是杨家祠堂。
鹿蹄涧村则是距离山西雁门关代县城东20公里的地方,如今可谓是香火鼎盛,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杨家将后人来到此地祭祖。
其实很多人都被历史演义故事误导,杨家将确实存在,但是并没有小说当中所书写的这么凄惨。
小说当中的杨家将家主名叫杨业,膝下有8个儿子,基本上都战死沙场,或者是被奸臣所害。
除了他们之外,杨家将还涌现出一大批的杨家将女郎。以杨业的妻子佘太君为首,年近百岁的年龄仍然带兵出征。
历史当中确实有佘太君的身影,但是并没有带兵出征的记载。
其实杨家将父子从五代北汉时期就已经镇守在雁门关,后来才归顺北宋。
因此在此地传宗接代,虽然有多次战火的侵扰,但是传承一直没有断过,所以在此地修建了杨家将祠堂。
杨家将祠堂确切地址在鹿蹄涧村,关于此地还有这两个传说故事。
在祠堂的前面有一块怪石,整个石头有两尺高左右,放在一个五尺高的石台上面,石台上雕刻着泰定元年的字样。最重要的是上面两尺高的石头,刻着一只带有箭羽的梅花鹿。
根据杨家将族谱的记载,以及杨家将后人的口口相传,这块石头来自于元朝初年。当时已经传到了杨业的十三世孙杨友,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杨山。
现在全国各地杨姓人氏中,都有杨家将的后人,杨家将的后代已经传了40代以上。
山西代县不仅有杨家将的后人,还有杨家将祠堂。每年特定的时候,全国各地的杨家将后人都会到山西代县的祠堂一起祭拜祖先,场面非常的宏大。不仅如此,杨家将后人还成立了自己的民间协会,经过一千多年的间隔,杨家将后人还能够聚在一起,这是精神与血脉的传承。杨家祠堂是在元朝的时候兴建,当时的杨家将后人们就比较团结。
历史上的杨家将和小说中有很大的出入
第一代杨家将是杨业,小说中他的名字被改成了杨继业。杨业最初是北汉名将,被北汉军队称为“杨无敌”,北汉被宋朝灭亡后,杨业被派遣守卫代州,也就是现在的山西代县。驻守代州期间,杨业多次在雁门关打破契丹军队,他在北宋军中很有威望。这期间杨业多次和潘美搭档,两个人都是抗击辽国的名将。潘美也就是小说中的潘仁美,他的历史形象远没有小说中那么龌龊,杨业战死沙场不是被潘仁美陷害,而是被王侁陷害。
杨业战死之前,王侁强迫杨业进军,造成杨业战败被包围。王侁此时竟然带着军队撤退,不肯去救援杨业,潘美力劝无果后,也只能下令撤军。绝境下杨业绝食而死。
杨业死后,杨延昭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成为了一代名将,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。他在和辽国的征战中,杨延昭多次击败辽国,立下累累战功。辽国畏惧杨延昭的威名,把他比作了天狼星,因为天狼星在星座中刚好排在第六位,所以辽国人也称杨延昭是杨六郎。
除了杨延昭之外,杨业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做了将领,历史上有零星的记载,只是功劳和名气不如杨延昭。杨延昭去世后,杨文广成为了第三代杨家将的代表人物。小说中杨宗保是杨家将的第三代,历史上没有杨宗保的记载,杨文广实际上是杨延昭的三儿子。杨延昭在世的时候,宋朝为了表彰他的功勋,破格录用了他的三个儿子,其中就杨文广。
杨文广带兵的时候,宋朝已经开始和辽国议和。杨文广也就缺乏了带兵征战的机会,范仲淹曾经和杨文广有过交情,非常赞叹杨文广用兵的谋虑,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,杨文广活了75岁去世,只打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。由于宋朝和辽国达成了和议,宋朝在岁币政策的影响下有了几十年的安定时期,杨家将从杨文广开始也逐渐的淡出了北宋的历史舞台。
杨家将在后来受到了历代中原王朝的喜爱,特别是马上定江山的忽必烈,更是对杨业和杨延昭的善战敬佩。忽必烈时期,杨业的第14世后人杨山等人在忽必烈的授意下给杨业和杨延昭建了祠堂,这个祠堂也一直保持至今。现在的山西代县,杨家将的后代分布广泛,并且有家谱作为身份的依据。
我是篱上青,欢迎吐槽,评论,点赞,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!
标签: 代县雁门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