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第巷,甲第巷的简介

ysladmin 11 0

泉州有没有什么有名的巷子?

1.胭脂巷——泉州古街巷名,位于泉州市老城区,北接涂门街,南至中山南路。据载,胭脂巷本名为“燕支巷”,元代时称之为“燕支里”。元朝时,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而迁居泉南燕支里,其后人世代居于此。传闻巷中苏氏宗祠有井名为“胭脂”,清朝时古巷遂改名为“胭脂巷”。

2.相公巷——传说,小巷在南宋时出了一位名人梁克家,不仅高中状元,而且官至宰相。他撰写的《三山志》被清代的《四库全书》收录,是省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地方志。因为他两度入朝为相,小巷因而得名“相公巷”。

只是,小巷的老人们世代口耳相传的却是另一个版本的“相公巷”。老人们说,小巷得名于巷口桂香宫供奉的“相公爷”,也就是“戏神”雷海青。听说,桂香宫的“相公爷”源自南安坑口,这从桂香宫入口处的对联“桂殿神明源坑口,香凝庙宇依行春”即可得知。

甲第巷,甲第巷的简介-第1张图片-冬冬旅游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甲第巷——基督教堂泉西堂斜对面。相传唐朝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故居于此。门前有宋理学家朱熹题字:“‘事业经邦,闽海贤才开气运;文章华国,温陵甲第破天荒。”题字赞赏了欧阳詹首开福建等甲第先河,因此后人取“甲第”为此巷命名。巷中有甲第宮。

4.甘棠巷——明相国 李廷机,告老还乡,蒙皇恩,赐策马“三鞭为界”建相府。李相国乃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”的大清官,其府邸三鞭之界甚小,即今五塔巷和甘棠巷之间。明大学士张瑞图,出于对李相国的崇敬,取周公在甘棠树下审案的爱民典故为此巷命名。

5.孝感巷——明朝时,西街虾阿婆爱吃饭,但为其治病家已负债。孝儿朱鉴瞒其无米事实,自己喝粥也要给母亲吃饭。阿婆知后绝食,朱跪求上天,一金从天而降,朱取金买米,被误认为贼。县官许若夜再有金从天降则无罪。果真,朱跪求天,又有金从天降,遂报朝廷赐“孝感动天”坊于巷口。故名。

甲第巷,甲第巷的简介-第2张图片-冬冬旅游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6.曾井巷——南宋时,西街一母亲十月怀胎,在井边洗衣服时晕倒,梦见仙女下凡蛟龙钻进口中,醒来发现生了一男孩,传龙转世,故取名一龙。一龙聪明勤奋,十九岁中状元,皇帝很赏识他,遂赐名从龙,寓意永远跟着龙,听从皇帝旨意。因状元生于井盘上,故此井称”状元井“,巷称曾井巷。

7.金鱼巷——文庙广场附近(泮宫口牌楼对面),与中山路交接。巷口宽近十米,窄的地方只有两三米——据说这是小巷最初的宽度,而巷口是因为民国时期电影院的建设才拓宽的。

金鱼巷在宋代时被称作谢衙,因福建转运使谢仲规曾在此建宅。年久宅废,他的后裔在原地建造祠堂,造了一块匾,上书“金鱼世第”。原来,从唐代开始,五品以上官员就有佩戴鱼袋的传统——三品以上紫袍,佩金鱼袋;五品以上绯(大红)袍,佩银鱼袋;六品以下绿袍,无鱼袋。谢仲规是宋皇祐元年进士,累官福建转运使,官至三品。他的后代也均是高官,佩戴金鱼袋,所以谢衙就被称作了“金鱼巷”。

甲第巷,甲第巷的简介-第3张图片-冬冬旅游网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标签: 甲第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