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大将汤和,墓前神道碑上2000多字为何会被凿掉?
朱元璋麾下大将汤和的墓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郊曹山南麓,紧挨着龙湖风景区,墓前有高达6米多的大型神道碑,但是让人感到奇怪的是,神道碑上数千字的碑文,已被人逐字逐字地凿去,一个字的内容也没有留下。
关于神道碑上的字为什么被凿掉的原因有几种说法。
1、因为神道碑碑文是明朝大臣、学者方孝孺所撰写,后来因为拒绝为燕王朱棣起草即位诏书又痛斥朱棣,被朱棣杀害灭族,在永乐年间,私藏方孝孺撰写的文章的,罪能至死,因此他撰写的汤和神道碑碑文就被一个字一个字地凿去了。
2、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在凤阳府一带活动的时候,不仅毁了凤阳皇陵,也破坏了附近的汤和墓(当时蚌埠属于凤阳府),持这一看法的人的一个理由是,汤和墓周围的明代墓碑也有相类似被凿去碑文的现象。
然而,汤和去世于洪武二十八年(1395),而方孝孺要到洪武三十一年(1398)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即位才被征召为翰林侍讲,汤和墓建造的时候他还在外担任汉中教授之职,不是文学侍从之臣,为汤和神道碑撰写碑文的可能性不大。
而明末农民起义军按照常理来说,要破坏也是大开大阖的破坏,不太会有耐心一个字一个字凿去碑文。
因而,总体上来说,汤和神道碑上的文字为什么被凿去,迄今没有定论,有待进一步考察。
汤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小,同时又是他入伍的引路人,如果没有汤和写信给朱元璋邀他一起参军反抗元朝的话,朱元璋的霸业之路至少要推迟几年,甚至可能改写其一生的传奇。
相比于其他人,汤和虽然是朱元璋的发小,有身份地位,但他本人却愈加恭敬谦让,万事不争先,处处不露锋芒。在朱元璋考虑“杯酒释兵权”的时候,汤和又是第一个带头解除自己兵权的,也就因为这,汤和成了大明朝中极少数能善始善终的开国功臣。
公元1395年,汤和病逝于家中,享年七十岁,朱元璋十分心疼,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,谥号襄武,以王侯礼葬于安徽蚌埠曹山南麓,并请了当时的大儒方孝孺为其生平事迹作了一篇2000字的颂文,并刻成碑文立于汤和墓前,这就是汤和神道碑的由来。明末战乱不断,汤和墓至少遭受过两次以上破坏性的挖掘,几乎成了一片废墟。
在1973年,安徽蚌埠市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了明初汤和墓的遗址,经过近七个月的抢修,总算是重建下了汤和墓的原貌,并在不破坏墓碑的情况下,挖出了近1000件文物。在抢修的同时,最让考古学家奇怪的是:为什么立于汤和墓前的神道碑上的2000个字都被凿掉了?
目前业界比较认为的说法是因为,燕王朱棣做了皇帝后,十分痛恨方孝孺不为自己写诏书,不止将其诛十族,还下令讲起著作收集销毁,有敢私藏者立斩。而神道碑文由于是出自方孝孺的手笔,所以也受到了朱棣的摧毁,2000字被一个个地凿去了。
而根据民间的说法,是明末李自成起义后,因为要摆明反对大明的态度,所以在农民军势力盘踞的安徽大肆摧毁大明将领墓地,汤和墓的两次破坏性盗墓,应该也是这时候发生的。
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,不过我偏向于是李自成凿去了汤和墓神道碑文,因为根据目前资料来看,关于方孝孺是否被诛十族的说法是越来越不靠谱,朱棣很有可能没做过如此灭绝人性的事。当然收集方孝孺文销毁一事可能有,但汤和毕竟和朱元璋关系非凡,又是大明开国功臣,朱棣不太可能会在位子还坐不稳的时候,冒着侵犯父亲威严的风险,去把汤和神道碑文全部凿掉的。
而且据资料显示,汤和墓周围的其他墓碑也有过凿掉碑文的情况,李自成军在攻入北京后也对明十三陵下过手,明末大儒顾炎武的《昌平山水记》就记载过清顺治、康熙年间,明十三陵只有成化帝朱见深的茂陵还算完好,其他陵墓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破坏。所以汤和墓也极有可能是毁于李自成军队之手,那神道碑文自然也就是被李自成凿掉了。
作者/一贰一橙:天文地理,一概不懂;古今中外,都靠瞎掰,主要百度,然后乱编,喜欢点赞!
标签: 汤和墓